3月14日,天刚蒙蒙亮,家住三江县城的陈庆水就匆匆赶到南站易地搬迁安置点,参加由湛江市人社局和柳州市人社局、三江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劳务协作”招聘会。在两市人社部门的牵线下,他终于与企业达成初步的求职意向。“招聘会就在家门口举办,很贴心,我们很满意,希望能多赚点钱提高家里收入。”看着眼前的人头攒动,陈庆水脸上挂满了笑容。
在三江县,像这样贴心的招聘会并非第一场。自粤桂协作以来,共举办招聘会35场,组织参加企业1622家次,其中湛江企业710家次,提供岗位2.5万个;帮助就地就近就业1.6万人,转移柳州脱贫劳动力到广东就业4.7万人,其中湛江就业425人。
跨山越海,携手共进。湛江、柳州这两座城市积极探索创新对口帮扶新模式,慢慢地增加对接交流,大力开展技能培训,促进就业创业,共同绘就了一幅“山水结缘一家亲、携手同奔致富路”的扶贫协作新画卷。
“一个月能赚多少钱?”“按天算还是按月结?”“这份工作包吃住吗?”“我没有这方面的工作经验能干吗?”这是在三江县招聘会现场听到最多的线岁的陈庆水在得知粤桂两地在此举办大型招聘会,一大早就赶过来参加了。在认真了解招聘企业的情况后,他结合自己的真实的情况和公司可以提供的福利待遇,与湛江国联水产开发有限公司达成了初步就业意向。
“我们对他也很满意,用人最讲究的是老实、肯干,整个面试下来交流还是很愉快的,也欢迎更多柳州求职者来到湛江务工。”湛江国联水产开发有限公司的何贵表示。
三江侗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山区面积广大,工业化程度较低,限制了其经济发展的步伐,不少群众只能依靠基础的田间劳作增加家庭收入。为助力三江县城市发展,湛江市人社局积极组织合适企业举办招聘对接、易地搬迁安置点共建粤桂就业扶贫车间,较好地开发利用了当地优势资源,有效带动了贫困劳动力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
“上个月我拿了将近7000元工资,真的是人生第一次,没想到靠自己的双手努力也能挣这么多。”来自三江县易地搬迁安置点的吴伟华手里紧紧攥着一沓厚厚的钞票,难掩心中的喜悦。前些年,吴伟华和妻子两人一直在珠三角打工,由于文化程度不高,经常被压低工资,除去衣食住行,一年下来所剩无几。
两年前,经人介绍,吴伟华带着妻子回到了三江,来到粤桂就业扶贫车间打工。吴伟华的众多工作经历使他很快就能熟练上手,工作效率慢慢的升高,工资也从4000元涨到7000元。“多亏了这个就业扶贫车间,给予了我们很大帮助。家里老人年纪大了,小孩还在读书,我是两头都不放心。现在在车间上班收入也不低,还能照顾老人小孩,我是真的挺满意。”如今的吴伟华更加坚定了在家乡务工的信心。
这是湛江帮助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劳动力增加收入推动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据柳州市人社局相关负责的人介绍,为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市人社局会按照市场需求,结合搬迁群众的体质、家庭状况和意愿,因地制宜,积极与劳动密集型企业合作,让搬迁群众就地就近就业,挣钱顾家两不误,稳定增收不发愁。
除了共建粤桂就业扶贫车间,两地人社部门还就“粤菜师傅”“南粤家政”工程等进行了深入对接合作。湛江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吴秋文表示,“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工程是粤桂东西部协作重点项目,不但会大力推进,还将联合举办“粤菜师傅”“南粤家政”培训班等劳务协作就业服务专项活动。同时组织湛江企业送来更多就业岗位,把湛江的机遇与柳州协作紧密结合起来,共同促进两地经济社会发展。
“我认为这个‘南粤家政’班能学到挺多东西的,母婴护理和家居清洁都有,也算是掌握了一门技能手艺。如果能找到比较合适的家政工作我就更开心了。”正在认真上课的徐金凤来自三江县周坪村,经过一期的“南粤家政”技能培训后,她对家政服务有了一定的了解,正打算报名应聘,提高家中收入。
在粤桂就业扶贫车间的不远处,就是三江县残疾人集中就业基地。只见墙上贴心地印着竹编屏风的工艺制作流程,选竹、剃竹、开片分层……每一个步骤都有详细的教程指示。在这里工作的郭孝强介绍,由于自身身体原因,长期以来呆在家中休养,一直是村里的重点关怀对象。后来听说南站社区成立了一家“残疾人就业基地”,马上就过来应聘了。经过基地工作人员的耐心培训,他很快就适应了工作环境,从一名普通的员工变成了组长,现在还升级到了副主管的职位。郭孝强非常感激现在拥有的一切,“每个月发工资时,我都能更真切地感受到自己也是一个有用的人。这也是得益于湛江市政府、柳州市政府的支持,让我们这些残疾人也能拥有一份合适自己的工作,三江的传统非遗文化也能在此得到传播。”
据了解,2023年湛江—柳州劳务协作工作规划,湛江、柳州两市人社局将逐步的提升劳务协作组织化程度,畅通两地人力资源市场流通渠道;加强人才教育培训和交流,根据湛柳劳动力市场需求,积极开展“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八桂系列”劳务品牌技能人才提升培训工程,多措并举促进两地人民持续稳定增收,让人民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程度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专业周到的服务
专业从事保洁清洗
专业人才,安全放心
正规专业的管理模式
3月14日,天刚蒙蒙亮,家住三江县城的陈庆水就匆匆赶到南站易地搬迁安置点,参加由湛江市人社局和柳州市人社局、三江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劳务协作”招聘会。在两市人社部门的牵线下,他终于与企业达成初步的求职意向。“招聘会就在家门口举办,很贴心,我们很满意,希望能多赚点钱提高家里收入。”看着眼前的人头攒动,陈庆水脸上挂满了笑容。
在三江县,像这样贴心的招聘会并非第一场。自粤桂协作以来,共举办招聘会35场,组织参加企业1622家次,其中湛江企业710家次,提供岗位2.5万个;帮助就地就近就业1.6万人,转移柳州脱贫劳动力到广东就业4.7万人,其中湛江就业425人。
跨山越海,携手共进。湛江、柳州这两座城市积极探索创新对口帮扶新模式,慢慢地增加对接交流,大力开展技能培训,促进就业创业,共同绘就了一幅“山水结缘一家亲、携手同奔致富路”的扶贫协作新画卷。
“一个月能赚多少钱?”“按天算还是按月结?”“这份工作包吃住吗?”“我没有这方面的工作经验能干吗?”这是在三江县招聘会现场听到最多的线岁的陈庆水在得知粤桂两地在此举办大型招聘会,一大早就赶过来参加了。在认真了解招聘企业的情况后,他结合自己的真实的情况和公司可以提供的福利待遇,与湛江国联水产开发有限公司达成了初步就业意向。
“我们对他也很满意,用人最讲究的是老实、肯干,整个面试下来交流还是很愉快的,也欢迎更多柳州求职者来到湛江务工。”湛江国联水产开发有限公司的何贵表示。
三江侗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山区面积广大,工业化程度较低,限制了其经济发展的步伐,不少群众只能依靠基础的田间劳作增加家庭收入。为助力三江县城市发展,湛江市人社局积极组织合适企业举办招聘对接、易地搬迁安置点共建粤桂就业扶贫车间,较好地开发利用了当地优势资源,有效带动了贫困劳动力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
“上个月我拿了将近7000元工资,真的是人生第一次,没想到靠自己的双手努力也能挣这么多。”来自三江县易地搬迁安置点的吴伟华手里紧紧攥着一沓厚厚的钞票,难掩心中的喜悦。前些年,吴伟华和妻子两人一直在珠三角打工,由于文化程度不高,经常被压低工资,除去衣食住行,一年下来所剩无几。
两年前,经人介绍,吴伟华带着妻子回到了三江,来到粤桂就业扶贫车间打工。吴伟华的众多工作经历使他很快就能熟练上手,工作效率慢慢的升高,工资也从4000元涨到7000元。“多亏了这个就业扶贫车间,给予了我们很大帮助。家里老人年纪大了,小孩还在读书,我是两头都不放心。现在在车间上班收入也不低,还能照顾老人小孩,我是真的挺满意。”如今的吴伟华更加坚定了在家乡务工的信心。
这是湛江帮助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劳动力增加收入推动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据柳州市人社局相关负责的人介绍,为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市人社局会按照市场需求,结合搬迁群众的体质、家庭状况和意愿,因地制宜,积极与劳动密集型企业合作,让搬迁群众就地就近就业,挣钱顾家两不误,稳定增收不发愁。
除了共建粤桂就业扶贫车间,两地人社部门还就“粤菜师傅”“南粤家政”工程等进行了深入对接合作。湛江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吴秋文表示,“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工程是粤桂东西部协作重点项目,不但会大力推进,还将联合举办“粤菜师傅”“南粤家政”培训班等劳务协作就业服务专项活动。同时组织湛江企业送来更多就业岗位,把湛江的机遇与柳州协作紧密结合起来,共同促进两地经济社会发展。
“我认为这个‘南粤家政’班能学到挺多东西的,母婴护理和家居清洁都有,也算是掌握了一门技能手艺。如果能找到比较合适的家政工作我就更开心了。”正在认真上课的徐金凤来自三江县周坪村,经过一期的“南粤家政”技能培训后,她对家政服务有了一定的了解,正打算报名应聘,提高家中收入。
在粤桂就业扶贫车间的不远处,就是三江县残疾人集中就业基地。只见墙上贴心地印着竹编屏风的工艺制作流程,选竹、剃竹、开片分层……每一个步骤都有详细的教程指示。在这里工作的郭孝强介绍,由于自身身体原因,长期以来呆在家中休养,一直是村里的重点关怀对象。后来听说南站社区成立了一家“残疾人就业基地”,马上就过来应聘了。经过基地工作人员的耐心培训,他很快就适应了工作环境,从一名普通的员工变成了组长,现在还升级到了副主管的职位。郭孝强非常感激现在拥有的一切,“每个月发工资时,我都能更真切地感受到自己也是一个有用的人。这也是得益于湛江市政府、柳州市政府的支持,让我们这些残疾人也能拥有一份合适自己的工作,三江的传统非遗文化也能在此得到传播。”
据了解,2023年湛江—柳州劳务协作工作规划,湛江、柳州两市人社局将逐步的提升劳务协作组织化程度,畅通两地人力资源市场流通渠道;加强人才教育培训和交流,根据湛柳劳动力市场需求,积极开展“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八桂系列”劳务品牌技能人才提升培训工程,多措并举促进两地人民持续稳定增收,让人民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程度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